2022年7月15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在本市民用和工業建筑中進一步加快綠色低碳建材推廣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上海建科集團下屬上海建科檢驗有限公司憑借多年累積的創新成果和領先的技術實力,成功入圍首批上海市綠色低碳建材第三方采信確認機構。檢驗公司成為在綠色低碳領域擁有上海市綠色低碳建材評估、中國綠色產品認證、綠色建材產品分級認證、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等多項資質或能力的領軍機構。
此次上海市住建委印發的《通知》一方面是對《關于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和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呼應,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建材,倒逼建材行業快速轉型。

在上海市住建委牽頭下,檢驗公司協同行業協會聚焦上海市應用量較大的建材產品,主編完成《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建筑涂料》、《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防水卷材》、《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防水涂料》、《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建筑玻璃》、《綠色低碳建材技術要求 管道》6個團體標準,并在編制過程中兼顧“全面性、先進性和不增加企業負擔”。主編的團體標準作為此次綠色低碳建材評估論證的依據,有效助力建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范圍更廣泛:聚焦應用量最大的8類建材
2022年我國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推進生態文明城鎮化建設。要推進生態文明城鎮化建設,綠色低碳建材是其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相關工作將顯著提升節能降碳成效。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測算,上海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建材后,僅涂料每年就能減少能源消耗約0.5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萬噸。以2020年相關數據為基數,并設定年增長率為15%,預計“十四五”期間,累計墻面涂料用量約為852萬噸,防水涂料用量約為48萬噸,管道用量約為123萬噸,建筑玻璃用量達12095萬平方米。顯然,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建材工作舉足輕重。
此次印發的《通知》結合上海當地的建材使用情況,聚焦應用量最大的8類建材,包括建筑涂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建筑玻璃、管道、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預拌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預制構件,因地制宜“分步先行推廣”。另一方面,按照《通知》要求上海市強制在取得施工許可的政府(國企)投資的民用和工業建筑項目中推廣,鼓勵在其他民用和工業建筑項目中應用,較之以往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試點工作僅在民用建筑包括醫院、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保障性住房中開展試點,其應用范圍更廣范,《通知》通過“廣泛強制推行”,確保綠色低碳建材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標準更全面:科學引導建材行業轉型重點方向
為了合理評價建材的綠色低碳性能,檢驗公司此次編制的綠色低碳建材評價團體標準圍繞推廣應用的建材產品,充分考慮了指標要求全面性和領先性,以期通過一系列團體標準科學引導建材企業的轉型重點方向。
在全面性方面,標準涵蓋了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基本要求(廢氣廢水排放管理、能耗計量管理等)、生產工藝基本要求(原材料與設備管理等)、能源指標要求(生產能耗限額要求等)、環境指標要求(生產碳足跡要求等)和品質指標要求(產品標準的全部指標要求)。標準內容包含了國家《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基本要求(試行)》中的指標要求。
在先進性方面,標準部分指標要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標準中的涂料能耗要求為例,T/CECS 10039-2019《綠色建材評價 墻面涂料》中要求涂料的能耗≤10.0kgce/t,而本次團體標準要求涂料能耗≤2.5kgce/t(年產量≥5000t的企業),或者≤1.0kgce/t(年產量<5000t的企業)。標準中對生產能耗的要求,采用對應的建材能耗限額地方標準中準入值要求,而非限額值。
此次標準體系的制定還充分考慮了不增加企業負擔。比如標準中對企業提出的能耗、碳足跡等要求,企業可通過自行計算而實現,無需增加第三方檢驗項目。


賽道更清晰:助力傳統產業新發展
作為原材料生產的傳統行業,建材行業在貢獻高產值的同時,也帶來高能耗、高排放等問題。建材行業從傳統能耗型工業向綠色工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另一方面,上海近年來城區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隨著五個新城、南北轉型等重要城市規劃的進展,綠色建材未來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
作為此次綠色低碳建材推廣和應用的重要力量之一,檢驗公司承擔了雙碳領域10余項部市級重點課題,建立了裝飾裝修材料和木結構材料的碳排放計算模型,并依據碳排放計算模型,構建了碳排放基礎數據庫,形成了建材生產能耗與綠色建材評價系列標準31項,為此次標準的順利編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上海市推廣應用的8類建材產品,其涉及的生產企業超4000家,“十四五”期間或將形成一個千億級產業。在今年6月16日舉行的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上海提出了“綠色低碳新賽道”,其中原材料低碳化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一個新的賽道正在形成,我們需要的是耐心和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