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海建科全面完成上海目前最大方艙醫院——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建設任務。在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建設的五晝夜連續奮戰里,上海建科全力投入,120多位“逆行者”組成的項目團隊不負重托,交出了圓滿答卷。

莊國方作為曾經承擔多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品牌總監和資深項目經理,在公司接到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建設任務后,主動請纓承擔艱巨任務,公司指揮部明確由他擔任公司駐項目現場總負責人,充分發揮專業管理和應急項目建設經驗,聚焦目標全面抓統籌、抓管理、抓現場。
抓統籌:從項目開始第一天就帶領團隊同事駐扎在項目現場,針對“大集團、多兵種、快速化”的大型項目建設要求、嚴峻復雜的現場防疫情況,他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組織詳細研究部署、明確工作機制、深化各項計劃、細化工作分工。
抓管理:每天的工作中,難以計數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接踵而至,每一件事都屬于時間緊、任務重,微信聯系近二十個重要溝通群不停運行,他與參建各方負責人連續召開一個又一個的研究部署協調安排會議,當天把各項工作部送入正軌。
抓現場:在項目全面鋪開后,項目進度要求極其緊張、管理工作面大大超出常規的情況下,他身先士卒不分晝夜駐守一線,與指揮部和各參建單位持續研究、溝通、部署、協調,圍繞全新的工作任務和重難點,按照“小時制”作戰地圖,組織實施分場館、分專業、分崗位管理,項目現場實行連續施工安排日夜班模式。
所有的時間里,他不是在開會、電話溝通、現場研究,就是在各個場館的建設現場巡視檢查。在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后深夜里,他對同事們說“你們去休息一會。我沒事,還能堅持,驗收完成移交后,我們就可以休息了”。他帶領團隊歷經五個日夜的奮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從現場撤離回到酒店隔離的路上,他向公司指揮部報告“上海建科團隊已經圓滿完成任務……我們建科每一位同事都是最棒的,為建科點贊、自豪!”

當接到公司動員通知后,吳雪峰毫不猶豫地回復“收到,隨時待命!”在公司統籌安排下,他擔任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建設的公司現場副總負責人。疫情形勢嚴峻、應急項目建設任務十分火急,他立即著手安排,連夜召開在線緊急會議,明確組織架構、任務分工,同步全面啟動各項手續辦理、人員通行證辦理、組織調劑安排、后勤綜合保障管理等各項工作;并立即溝通公司已完成應急項目負責人,形成系統性工作思路。在連續五天的奮戰中,面對應急項目建設的特殊性,8個場館方艙項目建設全面鋪開,各種進度都要以小時計算、全部倒排,各種任務同時“轟炸”過來,協調溝通、安排工作、現場巡查、綜合保障,遠超極限的工作強度讓他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每天大家都工作到凌晨時分,腰酸背疼,兩條腿已經不聽使喚,他和團隊同事一直在堅持、再堅持。直到現場建設管理任務全部完成,全員順利撤回到酒店時心中的巨石才緩緩落下,雖然累到極限卻始終無法入眠,腦海中一幕幕“回放”的是五天來極其不平凡的整個過程,在光榮又艱巨的任務中挑戰極限,無悔無憾。

康勇此次作為上海建科派駐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建設一縱隊(1-4號館)的現場總負責,承擔了此次國展方艙醫院總體量一半的建設任務,他帶隊全隊、協同各方、高效決策、統籌保障。在接到命令的一刻,他的工作就已經在腦海沙盤中演練。僅用半天便組建完成一支50人的中青年骨干、其中黨員10人。在現場工作中,他承擔起兩個工作組的各方面對接、協調,線上線下、云端對面、視頻語音等多種通訊、爆炸式信息都集中在總負責人“CPU”中。面對非常密集的信息匯總研判和一線建設決策,他在6天的建設中一直保持不分晝夜第一時間做出決策和應對匯報,以科學管理和堅持奮戰,高效完成了所負責的1-4號館建設管理任務。
監理一組(1號館、2號館)

作為一名黨員,蘆葦帶頭報名參建,并積極動員有醫療項目經驗的同事加入本次任務。4月5日晚間,他驅車跑遍大半個城市接上同事們抵達項目現場。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現場同事進行技術交底,從安全區、限制區、污染區入手督促施工進度,從負壓排風、污水處理、床頭呼叫系統入手緊抓施工質量,爭取交付即滿足方艙醫療使用功能。在收尾沖刺階段,他連續奮戰30個小時,將指揮部下達的進度任務,分解為24小時工作量,帶領組員按專業分解系統、核查剩余工作量、協助施工單位新入場人員熟悉作業交界面,向指揮部提供24小時進度時報、協調難點分析、重點施工部位人員缺口分析,用專業和堅持保障了項目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團隊進場前他的工作就開始了,與公司后勤團隊的緊密協作,通過合理規劃路線,調配車輛資源,協助公司兩天內完成了所有人員的集結,將分布在上海各個區縣的49名同事安全送達現場投入工作,并協調住宿等生活資源。為了保障同事們的安全作業,他還與后勤同事在短時間內調配齊急需的全部防護物資。國展現場人員密集,防疫風險大,每當同事前去現場巡視,他都會反復叮囑大家做好防疫措施,確保安全健康。4月10日盡管現場工作告一段落,后勤工作仍在繼續,仇佳明合理調配車輛組織同事們迅速有序的安全撤離現場,進入隔離酒店休整隔離,再安全送回各自的住處,確保了“平安撤離,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一名黨員,他在在接到公司通知的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就報名進入團隊。方艙建設節奏快,進度緊,現場第一手資料的匯總和上報尤為重要,這些海量的現場建設動態數據資料,為指揮部統一把控進度、協調分配資源、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困難提供了數據支持。他每天都準時在8點、12點、18點分別向指揮部提交現場進度完成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建設高峰時期,更是每兩小時對現場進度進行更新,為了更準確、清晰的提供匯總數據,他積極參與到現場工作,通過對現場的了解和把控,進一步分解任務、優化數據指標,將項目的進度情況更加清晰的展現在指揮部面前。
監理二組(3號館、4號館)

他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快速抵達項目現場,馬不停蹄到尚未開始施工的場館中熟悉施工環境。他所在工作組需要負責1、2、3、4號館的監理工作,占整個國展一半的面積,為了熟悉場館,一趟現場巡視下來微信步數將近兩萬步。他第一天就連續戰斗了24小時,并主動承擔夜班班組長的工作。作為組長,不僅需要負責監理工作,他全面落實組內工作安排、協調以及情況的匯總上報工作。4月8日,3、4號館進入收尾驗收階段,剛經過整夜工作的吳偉輝又在第二天早早的來到現場,支援驗收工作。在完成所負責的場館可以撤離時,吳偉輝毅然留下投入其他未完成場館的支援工作,奮戰到最后一刻才和團隊一同撤離。

4月5日夜間,居家辦公的魏京京得知援建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緊急任務,立刻向領導主動請纓,安排好家人后,一早就出發前往目的地。項目現場時間緊迫、現場交通場地擁擠、現場材料緊張、勞動力投入相對短缺、參與單位眾多。他主要負責的是場館內的水、電、風、建筑等。這些管控要點,雖然對于他來說“輕車熟路”,技術難度不大,但是面對如此巨大的管理工作面,不僅要花非常大的力氣,還要有十分的耐心。他連續5個夜班扎根在施工現場,每小時向工作組匯報施工現場的材料進場情況、勞動力投入數量、現場的實際施工進展等,他似乎永遠不知疲倦。

正在居家辦公的黃忠寶接到項目總監電話,他一聽公司承建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當即決定“我要報名”。他未婚妻特地到上海來工作,剛到上海就趕上了疫情,一直封控在小區,當知道他要去援建時沒有反對,卻偷偷哭了。作為第二批進場人員,他在援建期間負責2號場館夜班機電監理工作,全身心投入現場一線,用最短時間對場館所采用的機電系統、管線路由、材料設備設施情況進行逐一盤點和熟悉,并針對項目情況編制常見質量通病手冊。他晝夜奮戰在巡視檢查一線,每天凌晨5點再編寫工作日報、驗收記錄、未完成情況整理匯總,以便交接班同事實時掌握進度。
監理三組(5號館、6號館)

楊波同志主動請纓參戰,快速組建援建監理團隊進駐項目一線。當日深夜2點就完成了第一批員工進場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帶隊承擔5號和6號館的監理任務,并快速跟進成立后勤保障組、技術保障組等強有力的后臺支撐現場。他積極與業主和施工單位溝通,落實好監理組織機構科學合理搭建與任務分工,開戰即決戰。過程中,他帶領核心骨干與相關單位緊密溝通、充分研究,及時梳理組織模式,建立了一套適合參建各方的快速有效溝通機制與會議形式,大大提高了現場的工作效率,快速解決現場出現的進度、質量、安全等問題,確保了4月9日晚上24點火速完成了5號和6號館的全部建設監理任務,4月10日早上開始接收病人入住。

項目總監、青年黨員王海陽,在接到公司援建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任務后,立刻響應號召奔赴一線。作為五、六號方艙項目總監代表,他在達到現場后即刻協助項目總監一同搭建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并帶領各專業組盡快熟悉設計及現場情況。同時積極協調各參建單位,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并督促設計、施工單位按照節點要求完成各項工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他和項目組的同事從4月8日起連續奮戰40小時,在項目一線嚴抓質量、進度、安全,確保各專業工程逐項驗收、交付。在項目投入使用期間,他主動聯絡運營單位,制定維保清單,一心為進住人員提供良好的隔離環境。

在接到國展方艙建設任務后,他絲毫沒有猶豫,即刻報名并奔赴現場開展施工管理工作。在設計管理方面,他積極組織組員對圖紙進行消化,及時協調設計進行優化;為了項目能夠按時交付,滿足進度需求,他嚴格督促施工倒排進度計劃,進行現場實時監控并針對薄弱點采取糾偏措施;為滿足功能性使用需求,給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他和各組員對進場材料、施工工藝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對現場質量隱患督促立即落實整改。經過五天四夜的鏖戰,所參與的場館區域建設率先順利完成驗收。

祖軍同志接到參建應急項目建設任務后,不顧痛風發作,臨危受命不懼風險,帶領團隊全面參加了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全部1~8館的建設管理工作。他帶隊趕赴建設項目現場后,行李還未放下,便直接帶領5人造價團隊投入熱火朝天的工地,邊熟悉施工現場,邊與參建各方溝通協調,明確工作要求,采集現場數據,快速開展造價咨詢工作。按照“搶好工(程),收好證,計好帳,講誠信”的應急搶險工程計價要求,他提出按多方材料相互佐證的方式確認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為加快施工進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他堅持全場巡查超大面積的建設場地,痛風疼痛難忍時只能靠止痛片緩解。50萬平方米場館,100多公里路程,700多份影像資料,在關鍵時刻,他用實際行動書寫了責任與擔當。
監理四組(7號館、8號館)

姚浩同志接到了公司部署參加搶建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緊急任務后,立即在全部門范圍內緊急動員,連夜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他首先克服自己個人和家庭等困難,在居住小區解封僅1小時內趕赴現場,駐守現場坐鎮指揮、帶隊拼在一線。針對方艙建設特點,安排現場人員分組24小時兩班制,晝夜不間斷管理,同時協調公司后臺對現場進行支撐,及時落實建科指揮部的要求,連續作戰,他和團隊成員每天僅休息3小時,有時候甚至通宵。在這場以快制快、與疫情比拼的奮戰中,他帶領參建團隊圍繞現場建設推進、質量把控、安全管控等要點,不懼挑戰、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在沒日沒夜的奮戰中終于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在國家會展中心大型方艙醫院建設現場留下了無悔奮斗的足跡。

馬洪濤主動申請參加國展應急項目建設任務,接到居委的放行證明后就火速奔赴戰斗現場。他到達指揮部便參加動員大會,立即形成監理工作策劃。4月5日24時,他組織召開項目組全體人員工作部署會議,并按日班和夜班進行了分組分工,同時帶領團隊莊嚴宣誓,堅決完成任務。在現場,他帶隊開展大量協調工作,配合解決材料設備供貨滯后的問題、圖紙不斷更新帶來的現場調整落實問題、防疫管理問題、后勤保障問題等,快速和各方人員對接確保項目快速推進,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沖刺階段,現場建設通宵達旦連續作戰,整個現場熱火朝天馬洪濤和監理團隊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經過連續堅守奮戰,終于迎來了7號、8號館建設任務的全面順利完成。

作為一名黨員,武劍偉知道公司承擔國家會展中心應急項目建設任務后,立即申請參“戰”,同時在分管項目層面發動員工自愿參與,立即組建一支素質過硬、能打硬仗的監理團隊,做好隨時帶隊出發的準備。到達現場后,立即掌握項目信息,針對項目工期緊、工作量大、不間斷作業的特點,在優化好項目組織架構后立即組織團隊開展現場監理工作。在短短五天五夜的時間里,所帶領團隊完成約12500張床位及配套設施建設管理任務,要做的不僅僅是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協調、一遍又一遍的巡場檢查,更多的是在與時間賽跑。一天難得休息兩三個小時,忙起來通宵達旦,甚至顧不上吃飯,這些都已成為常態。身體雖然疲憊,但無論如何都要順利完成工作任務,這是武劍偉作為一名黨員的堅持。

劉閃閃第一時間提出申請并獲得批準,在幾個小時內迅速集結到國家會展中心。抵達國家會展中心后,在公司領導的動員下,迅速投入緊鑼密鼓的工作中。他首先對各區域施工人數進行統計,對無人施工及施工人員不滿足進度計劃要求的區域,及時督促總包落實人員。對各區域內主要材料進行梳理,并跟蹤材料到場情況,尤其是一些關鍵材料尚未到場的,要求總包立即下單訂貨,時間要精確到小時,避免對工期產生影響。他帶著圖紙,采用“地毯式”核對方式作業。他牢牢抓住管控要點,針對緩沖區是醫護人員的主要進出通道,緩沖區不但能有效避免病毒的傳播,也能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通過圖紙與現場對比,他與施工單位緊密溝通,確保了設計功能的完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