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上海地鐵14號線、18號線一期北段正式通車運營。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里程增至831公里,網絡規模繼續領跑全球,同時,上海地鐵已擁有5條全自動駕駛線路(10、14、15、18號線、浦江線),運營里程增至167公里,規模首度躍升世界第一。上海建科集團積極助力城市軌道交通開發建設,為上海地鐵14號線、18號線提供工程監理、檢驗檢測、綠色軌道交通標準編制、第三方監測等專業系統服務。
引導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綠色發展
上海地鐵14號線是全國首條定位全線最高等級三星級綠色軌交線路,上海建科集團下屬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綠色技術顧問,全過程參與建設過程,在綠色標準研編、項目綠色實踐、貫標認證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帶有綠色基因的14號線近日引發媒體廣泛關注,央視新聞、上海發布、看看新聞、上觀新聞、環球時報等媒體從綠色建設到綠色運營等多角度向公眾宣傳全國首條全線綠色三星級標準軌道交通線路,為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建設產生重要示范價值和科普價值。

上海建科院項目工程師接受采訪
在14號線建設之初,上海建科院便與上海申通集團聯合,針對何謂綠色軌交、綠色軌交應以何種方式建設和運營展開了研究,編制并發布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城市軌道交通建筑評價標準》(T/CECS 724-2020),該標準是國內首部關注軌道交通全線綠色發展的性能評價標準,構建了安全耐久、環境健康、資源節約、施工管理及運營服務五大綠色性能指標,緊扣中國國情和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特點,提出了一套適宜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化發展的評價技術體系,引導城市軌道交通的全面高質量綠色發展。

《綠色城市軌道交通建筑評價標準》(T/CECS 724-2020)
基于上述標準,上海建科院為在建的上海地鐵14號線提供全過程綠色技術服務,上海地鐵14號線全線通過采用一系列綠色低碳技術,達到安全、節能、節水、節材、高品質室內環境的目標要求,成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的軌道交通示范線。2021年5月18日,14號線部分代表站點和車輛段,獲得中國首個綠色軌道交通預評價證書,成為中國軌道交通綠色低碳建設的里程碑。通車運營后,上海建科院將繼續服務14號線以全線綠色三星級認證展開綠色運營,全面發揮綠色低碳效益,為我國雙碳戰略做出貢獻。

全國首個三星級綠色城市軌道交通建筑證書頒發現場
14號線綠色技術簡介

以被動優先、主動輔助、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為原則,上海地鐵14號線全線車站在安全耐久方面,提升站臺寬度指標,增加扶梯數量,提高疏散通行能力,保證乘客安全的同時,滿足大流量乘客進出站需求;
在環境健康方面,采用防潮吸聲材料、調光控制及殺菌凈化裝置,增加衛生間換氣次數等,同時設置車站智慧環境監測與管控系統,確保車站空氣質量品質,滿足乘客對健康舒適環境的需求;
上海地鐵4線從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四個方面采用一系列綠色低碳技術,達到資源節約的目標要求;
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封閉式環保施工大棚、個性化綠色圍擋、靜默穿越等技術,實現全過程綠色施工目標;
在智慧運營方面,14號線站內采用具備“隱形”環境感知功能的智慧廁所,并且創新采用將PIS系統高清屏與可調通風站臺門一體化設計,多信息融合,方便乘客全局感知。

車輛基地在檢修庫排架柱采用了預制柱,同時采用場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在施工建造過程采用BIM技術,施工現場采取有效處理施工廢棄物及防止水土流失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打造綠色車輛基地。
綠色軌道交通的建設有助于將綠色理念普及到廣大乘客,提升社會效益,將綠色建筑“技術”普及開來,而不是藏在吊頂里、裝飾材料,提高上海地鐵乘客的獲得感和自豪感,并在運營中充分發揮綠色設計的最大效益。
* 部分圖片、文字內容引用于上海地鐵shme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