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位于西藏中路632號,地處于北京東路、西藏中路交叉路口,毗鄰百年老店胡慶余堂,周圍商圈聚集,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上海建科建筑設計院為其提供全過程設計及工程總承包EPC服務,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歷史建筑原有的環境特征,把握建筑空間格局與城市空間格局的關系,使建筑與城市和諧共生。
這是一幢將近百歲的老樓,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百歲老人,見證了城市的發展。這又是一幢“新生”的小樓,經過半年的精雕細琢,即將迎來他的又一次輝煌。
西藏中路632號,這里曾是上海牛奶的誕生地(上海牛奶公司在此開幕),光明鮮奶、可可牛奶、草莓牛奶這些美味飲料定能勾起你的美麗童年的回憶。今天,這里將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光明資管(上海牛奶集團)基于國有存量資產進行城市微更新,攜手P2將豐富的生態內容和產業IP導入建筑,這里將成為光明產業生態空間的實踐所在。為讓老樓成為鐫刻歷史而又承載未來的平臺,上海建科建筑設計院一體化工作室以直達建筑本質的設計理念來展現空間的魅力。

雖數年前翻新的外觀已然顯舊,但底層這道建筑表皮造型像優雅的洋房圍籬,給老樓穿上了格子裙,以最輕巧而恰當的方式變商業鋪面為街區空間。通透的大櫥窗拉近了空間與市民的距離。這是走向世界的展示,也是擁抱世界的窗口。
底層大堂恢復了老建筑原有高挑空間,這是光明所倡導的創意商務空間在內容和品質上的提升,把打造除家庭、工作空間以外的城市第三空間作為設計目標,亦即融辦公于茶歇、書店、新零售等社交休閑功能的個性化空間形式中。



在宛如弄堂的空間中,老品牌與新零售結合,老建筑與新商業融合,用實踐去追逐光明的夢想。

經典的老樓梯映襯于暖調的斑駁墻面,木質的梯步,似有了新的節奏,通向豁然開朗的聯合辦公空間。


辦公區的裸頂展現出建筑本體的美,這不只是為打開空間的高度,打開時間的廣度,更是為打開思想的深度。

聯合辦公多元空間的自然轉化正是P2聯合創業辦公社和光明創想家社群所倡導的。開放與私密,社交與靜思,豐富與單純,互為矛盾的單元空間處處交織在一起。

辦公空間、會議空間、冥想空間、閱讀空間、餐飲空間、咖啡空間、庭院空間,在狹小的老別墅空間中環環相扣。
但見斑駁的青磚,老舊的混凝土,建筑軀體布滿皺紋;而潔白的新墻肅然傍立,明暗之間,更有黑白的小方磚在空間漫舞,像數碼打印著源自過去又走向未來的建筑形象。
二維碼圖案成了老上海韻味的地坪拼圖,新舊元素奇妙的共融,符合創客這樣的年輕群體的內心意志和人文情懷。

審本體之美,補構型之缺,而非掩蓋一切舊有的東西。摒棄浮華無謂的裝飾,用最樸素的材質,用幾何化的體塊,在新與舊、光與色、虛與實的平衡之間,碰撞出一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建筑藝術空間作品。它既非創意園區的隨意,又非商務樓的拘謹刻意,顯得輕巧而聰慧。這種獨特的改造策略,符合創客這樣的年輕群體的審美價值觀。
整個建筑猶如一座展陳光明精神的紀念館,是創客的精神堡壘。她不用圖文而以空間與心靈的感應來傳遞復雜的情感,悲壯、激昂、奮進、創新……。
這就是建筑的永恒價值,是建筑師所秉持的城市更新理念。

俯瞰石庫門街區、遙望陸家嘴金融城,國內外創客、開發者大會的小伙伴們將會在這“光明頂”上縱論科技、智能和未來,沒有語言的障礙,沒有國籍的限制,只有對未來發展的期盼,只有對光明前路的期盼。這正是“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的體現。

西藏中路632號,您可能未曾注意到這幢小樓,但這幢小樓曾見證了蘇州河畔的六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這是中華民族不屈意志的體現。這幢小樓也曾聆聽西藏路北盡頭閘北火車站那嗚嗚的汽笛,這是工業革命給城市注入的活力。這幢小樓現今依舊領略著十里南京路的繁華,這是城市品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