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脫穎而出成為一名有著豐富項目經驗的管理者,黃帆只用了10年時間。如今,他已是集團下屬建科院交通所副所長,同時擔任建科院團委書記。他勇挑重擔,帶團隊立足生產一線,牽頭實施多項重大工程、地標項目的工程測量業務,帶領90多人的團隊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和領域。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他緊跟需求用技術創新解決行業痛點。面對科技創新中遇到的難題,他求證市場,推進成果轉化速度,加以迭代改進。他打趣地自我激勵:上天能開無人機,下地能鉆黑隧道;低頭會做科研,抬頭可以匯報。
勇挑重擔,著眼大局,深耕市場一線
黃帆帶領團隊錨定上海市場,積極拓展合肥、天津、青島等市場。一年中,基坑監測共計參與投標項目超過100個,包括機場聯絡線、張江56/57地塊等,合同總額超3000萬。成功入圍“上海申通地鐵2020年-2022年保護區監測特一級供應商”,中標“上海地鐵2020、2021年度長期收斂、沉降和重點區段測量項目(3標)”,涉及3、4、8、11、13號線,里程合計約230km,中標價約1600萬。
黃帆常年奔波于全國各地,把服務上海地鐵的成功經驗,用于帶動外地拓展。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入圍“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地鐵保護監測入圍定點單位”,并在合肥成立了分支機構。在天津落地3號線加固注漿監測項目,在青島中標地鐵3號線、11號線運營期結構變形監測專項委外項目,線路里程合計約83km。他用服務詮釋建科品牌,用品牌效應提升產業發展動力及規模。
緊抓痛點,科技創新,推進成果轉化
黃帆積極推進研發成果轉化,探索自研裝備市場化推廣的可行性。結合自動化、數字化技術,開發了軌交“小黃人”三維激光移動掃描系統、磁致伸縮式靜力水準自動化監測系統、軌道交通保護區無人機巡查系統、激光式位移測量系統等系統產品。大大提高了監測效率,讓測量過程自動化,讓測量結果數字化。同時也體現了黃帆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在問題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挖掘新的機會與方向。
科學管理,注重協作,用管理提效率
測量是一個接地氣的工作,需要嚴謹的態度和細致的操作。黃帆率領團隊,注意調整人員結構層次,注重強調項目負責人的市場化服務意識。他給部門的幾位骨干成員量身定制了職業發展計劃,經常組織開展內部培訓,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大家。
黃帆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自身挖潛,不斷給年輕人壓擔子,擔責任,以使其能承擔更重要的工作。將一批出校門沒幾年,還在懵懂中的年輕人逐步引導向兼具技術、市場、管理多位一體能力的方向培養。
新時代呼喚責任與擔當,在建科院交通板塊迅猛的發展中,黃帆正帶領他的年輕團隊在市場與科研交織的前進道路上奮力奔跑,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理想、有抱負的80后熱血青年,他正在用拼搏的汗水耕耘著自己熱愛的軌交事業,積極爭做勇立時代潮頭的新時代青年!
2020年度“建科之星”——顧軍
作為集團下屬工程咨詢公司專業副總工、主體結構及安全專業委委員、機場和交通工程專家工作室負責人,顧軍同時還擔任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新建航站樓項目全過程咨詢I標段項目總負責人及工程總監,一直奮戰在項目一線。
工程咨詢公司品牌的“宣傳大使”
顧軍主要負責大型、超大型公共建筑項目,顧軍本人與他負責的項目累計獲得幾十項獎項。憑借豐富的工程經驗和技術能力,秉承嚴謹的工作作風,成為工程咨詢公司名副其實的專業“活招牌”。
青年員工眼中的“老師傅”、團隊口中的“頂梁柱”
年近六旬,但顧軍工作熱情不減,依然戰斗在工程管理的一線。春節期間,蕭山機場項目不停工,加之新冠疫情,他仍然堅守工程現場。以“朝受命,夕飲冷,晝無為,夜難寐”的高度責任感和“難涼熱血”的奉獻精神,扎根項目,指導員工,踐行“傳幫帶”的優良精神
工程咨詢公司專業領域的“能力建設者”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工程的建設中,他善于運用技術管理創新思維,具有極強的現場技術問題解決能力,以更宏觀、全面的總控視角,推進工程進度,是持續輸出“建科服務“的領頭羊。
鋼結構專業猶如中流砥柱般的中堅力量
顧軍時刻掌握國內鋼結構行業的最新發展方向,作為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專家,先后主持并參與多項鋼結構技術質量問題的處理工作,參編多個行業標準、多項部級科技成果的鑒定及評審工作。在行業內,憑借其過硬的技術能力水平和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有口皆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建科工作的二十年里,顧軍同志一直在外地項目任勞任怨,求真務實,始終秉承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深鉆研、勤實踐、懇教導,是建科文化的踐行表率!